贝多芬|小提琴协奏曲
曲目
贝多芬 (1770-1827)
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,op. 61
-不太快的快板
-稍缓板
-轮旋曲:快板
现在大家都将贝多芬「小提琴协奏曲」视为协奏曲瑰宝。可是在贝多芬生前身后好一段时间,这首乐曲都乏人问津。事实上,乐曲是在1844年落入技巧大师姚阿辛之手过后,际遇才开始扭转。乐曲之所以备受冷落,原因之一就是首演失利。首演1806年12月23日在维也纳河畔剧院举行,由原本的题献对象克莱曼担任独奏。可是据说那天克莱曼或多或少是视奏演出的:然而乐曲无论情感还是知性上的内容都相当复杂,所以即使克莱曼本身技艺高超,也肯定不够时间驾驭。首演后,有乐评人形容:整体结论是乐曲「有些乐段很优美,但上文下理经常支离破碎,无关痛痒的乐段又不断重复,令人厌倦。」无论如何,克莱曼对这件工作究竟又有多认真?有资料指出,他趁著第一、二乐章之间的停顿,把小提琴上下倒转,即兴奏出一首吉格舞曲!两年后乐曲出版时,题献对象已经不是克莱曼,而是贝多芬的老朋友布鲁宁,这可真耐人寻味。
按古典时期的标准来说,这首协奏曲篇幅很长,而且技巧要求也极高:无遮无掩的极高音乐段之多,可谓前所未见;演奏这些乐段需要纯净的音色,手指也要额外施压。贝多芬曾跟小提琴家舒普兹说道:「我写这首曲子的时候,觉得那灵感是来自全能上帝的。上帝都在跟我说话了,区区一把小小的提琴,你觉得我还会迁就你?」浪漫派精神当时渐渐形成,这首协奏曲正是浪漫精神的优秀典范,象徵一个奋斗不懈、充满热情的人,也能挑战命运(也许宏伟的乐团就象徵了「命运」),继而战胜命运。此外,乐曲也有温柔亲切的时刻:像个单身汉渴望找到志趣相投的知己当妻子一样――这个人,失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,心灵也越发孤单,渴望有个伴侣可以让他摆脱这种孤独;而且他年轻时追求过民主理想,虽然现在已经失败,但也希望妻子可以鼓励他坚持下去。可惜,事与愿违。
音乐
尽管如此,第一乐章还是温柔地开始,定音鼓低声地敲响主音(D音)五次,然后木管奏出圣诗似的主题。初时鼓声十分柔和,音型听来像个简单的引子,可是后来却变成独当一面的重要动机。所有主要主题都由乐团交代,还有两个突如其来的有力的极强乐段。第二个极强乐段结束后,独奏者加入,却彷佛落在乐句中途一样,接著在更高音区奏起第一主题,既精致又优雅。乐章余下部分都将抒情色彩与戏剧化的炫耀平衡得恰到好处,彷佛一再问大家,到底乐曲的重心是甚么?是安静的反思,还是戏剧化的举动?
慢乐章一直弥漫著抒情色彩。由於弦乐采用了弱音器,乐团伴奏的效果又极为清澈通透,就营造出专心致志、超然物外似的气氛。可是到最后,弦乐挪用了主题开端的附点节奏,更转化成棱角分明的极强音。一个短小的独奏乐段直接接驳至终乐章(〈轮旋曲〉)。〈轮旋曲〉的旋律是贝多芬最动听易记的舞曲旋律之一。乐章大部分时间都充满动感和愉快的心情;独奏者的华采乐段将音乐推至高潮过后,却迎来一个神秘的乐段:独奏者和乐团静静地触及多个远系调性,之后才稳稳妥妥地回到主调。尾声以欢欣鼓舞为主,但最后还是巧妙地流露出点点幽默感。
乐曲部析由Stephen Johnson撰写,郑晓彤中译
表演者
支持港乐在网上分享美乐
音乐大使基金支持港乐制作网上节目,连系社区,分享音乐的力量。港乐自疫情以来,推出了超过 80 个网上节目,累积超过 150 万观看次数。你的捐款支持网上节目的制作开支,延续美乐分享!
所有演出
这系列的其他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