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内容
大古股份有限公司

德伏扎克|第七交响曲

预设

曲目

德伏扎克 (1841-1904) 
D小调第七交响曲,op. 70
- 庄严的快板 
- 稍慢板 
- 谐谑曲:活泼地—速度稍慢 
- 终曲:快板

 

下载场刊

 

作曲家

德伏扎克的父亲在一条名为纳拉浩萨维斯的村庄(位於现今捷克共和国境内)经营一所小客栈。1841年9月8日,德伏扎克就在小客栈内出生。12岁时,家人要他放弃学业,送他到肉店学师。可是德伏扎克不肯放弃音乐,甚至逆著父亲的意思进了著名的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念书,1859年毕业前还赢了个演奏奖。毕业后,他先在乐团当了几年中提琴手,之后才可以全情投入创作。布拉姆斯认识德伏扎克后,更把这位晚辈介绍给自己的出版商,俨如发掘德伏扎克的「星探」。不久德伏扎克的作品就红遍世界各地,尤其在英国和北美。为了保证得到德伏扎克作品的首演权,或保证他可以亲自到场,大家都乐意付出高昂的报酬。因此德伏扎克晚年家道丰厚,非常富裕,最后在1904年5月1日在布拉格与世长辞――这时,他已凭著九首交响曲和三首协奏曲(钢琴、大提琴和小提琴各一),成了不朽的作曲家。

 

背景

在19世纪下半叶,皮加地利圣雅各厅(1858年耗资七万英镑建成,1905年拆卸改建成酒店)既是伦敦最优秀的管弦乐演奏场地之一,也是伦敦爱乐协会暨乐团所在。伦敦爱乐乐团当时每星期都演出管弦乐音乐会,包括在1884年举行一场全德伏扎克作品音乐会,更为此特地邀请德伏扎克到伦敦去。音乐会异常成功,乐团甚至马上委约德伏扎克写作新交响曲一首,准备在下乐季演出。新作1884年12月动笔时,作曲家给朋友写信道:「我现在忙著(为伦敦)写作新的交响曲。这首乐曲必定要轰动世界,愿上帝实现这个愿望!」乐曲翌年3月17日脱稿,首演1885年4月22日举行。有乐评人写道:「德伏扎克交响曲结束后,观众反应非常热烈,就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来说十分罕见。」

 

音乐

第一乐章先由轻柔的低音弦乐掀开序幕。作曲家是看著火车载著一群群爱国者,从布达佩斯到布拉格来参加国家庆祝活动的时候灵感涌现,想出乐章的主题。气氛虽然庄严,但仍充满希望和满足感,而且传统捷克音乐元素也清晰可闻:包括首先在圆号响起的活泼主题,以及节奏分明的弦乐;至於单簧管与长笛清丽迷人的乡土主题,更是捷克气息最强烈的素材。


第二乐章开始时,单簧管奏出轻柔得宛如圣诗的主题,下方以弦乐拨奏衬托。可是这种静谧的气氛在弦乐奏起新主题时就消失了――有论者形容道:「新主题似乎绝望到极。」抒情的圆号主题响起时,气氛也回归静谧;可惜好景不常,气氛就在乐章到达高潮的时刻再次变得绝望不已,即使乐器之间偶然相谈甚欢也无补於事――开端的静谧气氛直到乐章末段才完全恢复。


第三乐章充斥著锤击似的节奏,恍如步步进逼似的。双簧管和长笛奏出充满田园风情的插段,清丽迷人,然而弦乐的颤音如同一股不祥的暗涌;锤击节奏重现,狠狠地为乐章画上句号。


第四乐章开始时,气氛也没甚么转变,彷佛一股暴烈的力量即将倾泻而出似的;可是主题现身的时候,音乐却变得坚定刚毅,毫无咄咄逼人之感。这个激动人心的旋律带有强烈的捷克风格;大提琴奏出较柔和的旋律时,乐团其他乐器也马上配合,气氛变得愉快。不过一直要到乐章末段,在欢欣壮丽的尾声突然响起的时候,才真正尽兴。


乐曲剖析由Marc Rochester 博士撰写,郑晓彤翻译

 

表演者

 

支持港乐在网上分享美乐

音乐大使基金支持港乐制作网上节目,连系社区,分享音乐的力量。港乐自疫情以来,推出了超过 80 个网上节目,累积超过 150 万观看次数。你的捐款支持网上节目的制作开支,延续美乐分享!

 

请即捐款


所有演出

这系列的其他视频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