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伏扎克|第七交響曲
播放清單
曲目
德伏扎克 (1841-1904)
D小調第七交響曲,op. 70
- 莊嚴的快板
- 稍慢板
- 諧謔曲:活潑地—速度稍慢
- 終曲:快板
作曲家
德伏扎克的父親在一條名為納拉浩薩維斯的村莊(位於現今捷克共和國境內)經營一所小客棧。1841年9月8日,德伏扎克就在小客棧內出生。12歲時,家人要他放棄學業,送他到肉店學師。可是德伏扎克不肯放棄音樂,甚至逆著父親的意思進了著名的布拉格管風琴學校唸書,1859年畢業前還贏了個演奏獎。畢業後,他先在樂團當了幾年中提琴手,之後才可以全情投入創作。布拉姆斯認識德伏扎克後,更把這位晚輩介紹給自己的出版商,儼如發掘德伏扎克的「星探」。不久德伏扎克的作品就紅遍世界各地,尤其在英國和北美。為了保證得到德伏扎克作品的首演權,或保證他可以親自到場,大家都樂意付出高昂的報酬。因此德伏扎克晚年家道豐厚,非常富裕,最後在1904年5月1日在布拉格與世長辭──這時,他已憑著九首交響曲和三首協奏曲(鋼琴、大提琴和小提琴各一),成了不朽的作曲家。
背景
在19世紀下半葉,皮加地利聖雅各廳(1858年耗資七萬英鎊建成,1905年拆卸改建成酒店)既是倫敦最優秀的管弦樂演奏場地之一,也是倫敦愛樂協會暨樂團所在。倫敦愛樂樂團當時每星期都演出管弦樂音樂會,包括在1884年舉行一場全德伏扎克作品音樂會,更為此特地邀請德伏扎克到倫敦去。音樂會異常成功,樂團甚至馬上委約德伏扎克寫作新交響曲一首,準備在下樂季演出。新作1884年12月動筆時,作曲家給朋友寫信道:「我現在忙著(為倫敦)寫作新的交響曲。這首樂曲必定要轟動世界,願上帝實現這個願望!」樂曲翌年3月17日脫稿,首演1885年4月22日舉行。有樂評人寫道:「德伏扎克交響曲結束後,觀眾反應非常熱烈,就愛樂樂團的音樂會來說十分罕見。」
音樂
第一樂章先由輕柔的低音弦樂掀開序幕。作曲家是看著火車載著一群群愛國者,從布達佩斯到布拉格來參加國家慶祝活動的時候靈感湧現,想出樂章的主題。氣氛雖然莊嚴,但仍充滿希望和滿足感,而且傳統捷克音樂元素也清晰可聞:包括首先在圓號響起的活潑主題,以及節奏分明的弦樂;至於單簧管與長笛清麗迷人的鄉土主題,更是捷克氣息最強烈的素材。
第二樂章開始時,單簧管奏出輕柔得宛如聖詩的主題,下方以弦樂撥奏襯托。可是這種靜謐的氣氛在弦樂奏起新主題時就消失了──有論者形容道:「新主題似乎絕望到極。」抒情的圓號主題響起時,氣氛也回歸靜謐;可惜好景不常,氣氛就在樂章到達高潮的時刻再次變得絕望不已,即使樂器之間偶然相談甚歡也無補於事──開端的靜謐氣氛直到樂章末段才完全恢復。
第三樂章充斥著錘擊似的節奏,恍如步步進逼似的。雙簧管和長笛奏出充滿田園風情的插段,清麗迷人,然而弦樂的顫音如同一股不祥的暗湧;錘擊節奏重現,狠狠地為樂章畫上句號。
第四樂章開始時,氣氛也沒甚麼轉變,彷彿一股暴烈的力量即將傾瀉而出似的;可是主題現身的時候,音樂卻變得堅定剛毅,毫無咄咄逼人之感。這個激動人心的旋律帶有強烈的捷克風格;大提琴奏出較柔和的旋律時,樂團其他樂器也馬上配合,氣氛變得愉快。不過一直要到樂章末段,在歡欣壯麗的尾聲突然響起的時候,才真正盡興。
樂曲剖析由Marc Rochester 博士撰寫,鄭曉彤翻譯
表演者
支持港樂在網上分享美樂
音樂大使基金支持港樂製作網上節目,連繫社區,分享音樂的力量。港樂自疫情以來,推出了超過 80 個網上節目,累積超過 150 萬觀看次數。你的捐款支持網上節目的製作開支,延續美樂分享!
交響曲
這系列的其他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