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內容
大古股份有限公司

作曲家對彼此的影響能跨越國界和時間,你知道為什麼嗎?

讓我們先由波蘭作曲及鋼琴家蕭邦出發。他是第一位主要為鋼琴創作的音樂家,筆下作品賦予了鋼琴全新的聲音與技巧。雖然他很少作公開演奏(加起來少於40場!),但他的精湛琴藝和作品帶來的影響卻遠遠跨越了空間和時間限制。

 

1829年,蕭邦於維也納的鋼琴獨奏會非常成功。 19歲的他回到華沙,馬上動筆創作更大型的作品以準備未來的巡迴演出。兩年間,蕭邦完成兩首鋼琴協奏曲,並深得華沙聽眾喜愛;後來他離開波蘭的家,在當時歐洲另一音樂之都巴黎定居下來。有趣的是,這兩首作品的出版次序對調了,我們將在音樂會聽到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其實原是蕭邦的第一首。

 

雖然鋼琴以敲擊原理發聲,蕭邦卻突破局限讓旋律如歌若詩,例如他的夜曲(Nocturne);他同時亦擅長創作具波蘭舞曲特色的鋼琴小品。於19世紀,很多歐洲國家相繼獨立,常見以民族音樂、舞蹈和故事為創作元素,融入高雅藝術以提升國民身份認同。蕭邦以這些題材表達波蘭的特性,並將之巧妙地融入鋼琴作品——尤其見於他的馬祖卡(Mazurka)和波蘭舞曲(Polonaise)。

 

到了19世紀後半我們可清楚看到蕭邦深遠的影響力。為令其他樂器演奏家和愛好者更容易欣賞他的音樂,不同的編制和改編變得普及,更漸漸擴展至其他歐洲國家。一共有1500位音樂家曾改編他的作品,當中包括李斯特、林姆斯基‧高沙可夫和格拉祖諾夫。

 

俄羅斯作曲家如格拉祖諾夫,喜愛將蕭邦的鋼琴改編為色彩豐富的管弦樂作品。他的《蕭邦組曲》以蕭邦四首鋼琴作品配器而成——波蘭舞曲、夜曲、馬祖卡和塔朗泰拉。首演由林姆斯基‧高沙可夫指揮;15年後,俄羅斯編舞家佛金(Michel Fokine)委約格拉祖諾夫為其芭蕾配上音樂,格拉祖諾夫為組曲加上一首圓舞曲,便成了後來著名的芭蕾舞劇《仙女們》(Les Sylphides)的音樂。

 

格拉祖諾夫的另一著名之作是1904年完成的小提琴協奏曲,他將作品獻給小提琴家奧爾(Leopold Auer)。讓我們在五月的兩個不同的音樂會一起欣賞兩位作曲家——蕭邦和格拉祖諾夫的音樂吧。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