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曲家对彼此的影响能跨越国界和时间,你知道为什么吗?
让我们先由波兰作曲及钢琴家萧邦出发。他是第一位主要为钢琴创作的音乐家,笔下作品赋予了钢琴全新的声音与技巧。虽然他很少作公开演奏(加起来少於40场!),但他的精湛琴艺和作品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跨越了空间和时间限制。
1829年,萧邦於维也纳的钢琴独奏会非常成功。 19岁的他回到华沙,马上动笔创作更大型的作品以准备未来的巡回演出。两年间,萧邦完成两首钢琴协奏曲,并深得华沙听众喜爱;后来他离开波兰的家,在当时欧洲另一音乐之都巴黎定居下来。有趣的是,这两首作品的出版次序对调了,我们将在音乐会听到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其实原是萧邦的第一首。
虽然钢琴以敲击原理发声,萧邦却突破局限让旋律如歌若诗,例如他的夜曲(Nocturne);他同时亦擅长创作具波兰舞曲特色的钢琴小品。於19世纪,很多欧洲国家相继独立,常见以民族音乐、舞蹈和故事为创作元素,融入高雅艺术以提升国民身份认同。萧邦以这些题材表达波兰的特性,并将之巧妙地融入钢琴作品——尤其见於他的马祖卡(Mazurka)和波兰舞曲(Polonaise)。
到了19世纪后半我们可清楚看到萧邦深远的影响力。为令其他乐器演奏家和爱好者更容易欣赏他的音乐,不同的编制和改编变得普及,更渐渐扩展至其他欧洲国家。一共有1500位音乐家曾改编他的作品,当中包括李斯特、林姆斯基・高沙可夫和格拉祖诺夫。
俄罗斯作曲家如格拉祖诺夫,喜爱将萧邦的钢琴改编为色彩丰富的管弦乐作品。他的《萧邦组曲》以萧邦四首钢琴作品配器而成——波兰舞曲、夜曲、马祖卡和塔朗泰拉。首演由林姆斯基・高沙可夫指挥;15年后,俄罗斯编舞家佛金(Michel Fokine)委约格拉祖诺夫为其芭蕾配上音乐,格拉祖诺夫为组曲加上一首圆舞曲,便成了后来著名的芭蕾舞剧《仙女们》(Les Sylphides)的音乐。
格拉祖诺夫的另一著名之作是1904年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,他将作品献给小提琴家奥尔(Leopold Auer)。让我们在五月的两个不同的音乐会一起欣赏两位作曲家——萧邦和格拉祖诺夫的音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