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內容
大古股份有限公司

美國是現今世界經濟和軍事的「一哥」,但因她立國的日子只有二百多年,所以絕對稱不上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。為了彌補這個先天缺陷,美國早在 19 世紀便開始大量輸入歐洲文化,無論是藝術家、文學家或音樂家都來者不拒。除此以外,美國富商亦運用他們雄厚的資金大手購入歐洲名家的藝術作品,用以擺放在他們新落成的博物館裡。樂壇方面,1842 年紐約管弦樂協會 (紐約愛樂的前身) 的成立更是美國推動音樂文化的最佳例證,加上後來相繼成立的波士頓交響樂團(1881)、芝加哥交響樂團 (1891)、費城樂團 (1900) 及克里夫蘭樂團 (1918) 等被稱作「五大」的樂團對歐洲的音樂人材和指揮進行高薪挖角,大量音樂家湧入美國,包括著名作曲家德伏扎克 (Dvořák) 和馬勒 (Mahler)。

 

儘管 20 世紀初美國文化、藝術及音樂事業靠外國進口推動得有聲有色,但她始終都希望能出產一批自己土生土長的文化人,能和歐洲較一日之長短。樂壇方面,伯恩斯坦 (Bernstein) 的出現便為這個新興國家帶來了曙光。伯恩斯坦 1918 年出生於麻省,父親是一名商人,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統。伯恩斯坦自幼展現出極高的音樂天份,對鋼琴更情有獨鍾。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哈佛大學修讀音樂,在校期間因緣際會遇到了指揮大師米特羅普洛斯 (D. Mitropoulos),並對指揮產生了興趣。雖然伯恩斯坦並未得到大師的親自教導,但大師對他卻影響深遠,令他最終決定以指揮作為終身職業。在哈佛大學裡,伯恩斯坦遇到影響他一生的另一位音樂人—著名作曲家柯普蘭 (Copland)。他啟發了伯恩斯坦的創作方向和風格,伯恩斯坦更曾說過只有柯普蘭才是他真正的作曲老師。

 

離開哈佛後,伯恩斯坦轉到寇蒂斯音樂學院繼續學業,在這裡他追隨以出名嚴厲的萊納 (F. Reiner) 學習指揮,並視他為自己的終生良師。畢業後伯恩斯坦幸運地成為紐約愛樂的助理指揮,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由他臨時補上華爾特 (B. Walter) 因感冒而未能出席之演出。結果伯恩斯坦一夜成名,美國則終於找到了一位土生土長,在本土受教育的「美國之子」。伯恩斯坦事業自此一帆風順,1957 年他成為期待已久的紐約愛樂音樂總監,同時亦經常指揮國內外不同樂團。除指揮外,伯恩斯坦亦參與教導年青人音樂欣賞的工作,帶領他的樂團錄製一輯 53 集的電視節目;更不時親自亮相電視演出,成為美國家傳戶曉的人物。

 

除指揮外,伯恩斯坦最為世人熟悉的身份,還有就是作曲家。伯恩斯坦早在成為指揮家的時候己開始音樂創作,一直積極尋找機會在他指揮的音樂會裡演奏自己的作品。伯恩斯坦的寫作風格糅合了多種不同的音樂特色如浪漫派、爵士樂、音樂劇及各種流行音樂的創作風格等。他寫作的旋律亦容易上口,受到萬千樂迷的愛戴;這些特色都可以在他的代表作《夢斷城西》裡一一找到。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