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香港台灣月:交響樂 ×京劇 《快雪時晴》
交響樂 ×京劇 《快雪時晴》Sunlight after Snowfall
原鄉?他鄉?何處是故鄉?故宮鎮館寶物之一的王羲之《快雪時晴帖》,「羲之頓首。快雪時晴。佳。想安善。未果為結。力不次。王羲之頓首。」短短24個字,卻是跨越時空的千載寄語,探索大時代下戰亂流離與如何安身立命的生命歷程。
從東晉到當代臺灣,從書法到京劇南渡,國光劇團與香港管弦樂團聯手跨界合作的《快雪時晴》,共譜京劇與交響樂的華麗樂章,從香港視角,照見海峽兩岸的離散流轉與沉澱。11月10日、1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兩場。鍾耀光作曲、李超編腔、簡文彬指揮,國光當家老生唐文華、京劇天后魏海敏、聲樂家巫白玉璽、蔣啟真領銜主演。
從故宮鎮館之寶《快雪時晴帖》出發
劇情在編劇家施如芳的巧手設計下,王羲之摯友張容收到《快雪時晴帖》後北伐戰死,亡魂展開一段追尋摯友手札的旅途,他穿越東晉、唐、南宋、清朝直到台灣當代,在原鄉與他鄉之間上下追索「何處是故鄉」。故事另有兩條支線:其一是一位母親生養了一對兒子,卻分別投入兩國陣營,成為野心家逐鹿爭霸的馬前卒,手足相殘傷透了母親的心。另一則是當代台灣人參與國共內戰而至家庭離散的生命經驗,種種故事終於啟發張容領悟了王羲之與後代兒孫在江南「新故鄉」重新安身立命的抉擇。創排導演李小平,復排導演戴君芳、王冠強。
京劇與交響樂的聯奏樂章
來自臺灣的國光劇團,近年在藝術總監王安祈教授與團長張育華的帶領下,從保存傳承傳統京劇、崑曲精華,到掌握文學性與現代化,讓新編京劇從戲曲劇場躋身當代文壇,展現多元創意與人文思維,開創臺灣京劇新美學。近作《金鎖記》《孟小冬》《百年戲樓》《關公在劇場》在香港演出深獲觀眾激賞。香港管弦樂團(港樂)被喻為亞洲最前列的古典管弦樂團之一,音樂總監梵志登是現今國際古典樂壇最炙手可熱的指揮之一;余隆為港樂首席客席指揮。